屈轶
基本解释
词条:『屈轶』
拼音:qū yì
注音:ㄑㄨ 一ˋ
解释:
1.亦称"屈佚草"。亦称"屈草"。
2.古代传说中一种草,谓能指识佞人,故又名"指佞草"。
3.比喻能识别奸佞的贤臣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白居易.赠樊著作:「其手如屈轶,举必指佞臣。」
唐代.李咸用.读修睦上人歌篇:「才似烟霞生则媚,直如屈轶佞则指。」
南北朝.庾信.周五声调曲 征调曲 二:「屈轶无佞人可指。」
元代.杨维桢.乞墦词:「屈轶不指佞,化作蒿中刍。」
元代.杨维桢.铁面郎,美赵御史也:「江南骢,行且止,万一谗邪塞天耳,手持尧时屈轶枝,独立殿前言国是。」
基本字义
屈qū(ㄑㄨ)
1、使弯曲,与“伸”相对:屈曲(qū)。屈折。屈膝。屈伸(弯曲和伸直,引申为失意和得意)。首屈一指。卑躬屈膝。
2、低头,降服:屈服。屈从。威武不屈。
3、冤枉,叫人不痛快:冤屈。委屈。屈辱。屈才。屈就(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,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)。屈驾。屈己待人。
4、理亏:屈心(亏心,昧心)。理屈词穷。
5、姓。
基本字义
轶(軼)yì(一ˋ)
1、超过:轶伦(超过同辈)。轶才(出众的才能)。轶材(不平凡的人才)。
2、散失:轶事。轶闻。
3、古同“溢”,充满而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