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语
基本解释
词条:『跋语』
拼音:bá yǔ
注音:ㄅㄚˊ ㄩˇㄩˋ
解释:在书画﹑文集等后的题词。
古代诗词
清代.梁启超.广诗中八贤歌:「(君昔为予画扇,作齐诗图,跋语云:任公好予所治齐诗图,予之诗道南矣。」
宋代.袁甫.忠孝诗:「跋语流传壮矣哉,忠由孝出非外假。」
宋代.杨万里.跋王顺伯所藏欧公集古録序真迹:「遂初心妒口不言,君看跋语犹怅然。」
清代.陈恭尹.赠别史蕉饮吉士次其僧字诗二十九韵:「杯阑烛跋语未息,斋厨茶灶烟不兴。」
明代.胡应麟.颜鲁公祭侄草歌:「二陈跋语差可玩,文家待诏弥津津。」
反义词:序言
基本字义
跋bá(ㄅㄚˊ)
1、翻山越岭:跋涉。
2、踩,践踏:跋前踬后(喻进退两难)。
3、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,说明写作经过、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:跋文。跋语。序跋。
基本字义
语(語)yǔ(ㄩˇ)
1、话:语言。汉语。英语。语录。语汇。语重心长。
2、指“谚语”或“古语”:语云: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。
3、代替语言的动作:手语。旗语。
4、说:细语。低语。
其他字义
语(語)yù(ㄩˋ)
1、告诉:不以语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