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联系我们 意见/报错
登录 / 注册

伏苓

基本解释

词条:『伏苓』

拼音:fú líng

注音:ㄈㄨˊ ㄌ一ㄥˊ

解释:见"伏灵"。

古代诗词

宋代.冯时行.谢韩秀才送松栽四首:「岩穴从今增气象,伏苓可拟救衰残。」
宋代.魏野.和宗人见寄:「祖业存圭窦,年支有伏苓。」
宋代.苏辙.次韵子瞻谪居三适其一旦起理发:「灵液流下田,伏苓抱长松。」
宋代.冯坦.谢虞司户锺乳粉:「合入梁公药笼贮,世上伏苓多老芋。」
元代.傅若金.寄题番阳周子震金潭山居:「种竹期成实,栽松拟伏苓。」

基本字义

fú(ㄈㄨˊ)

1、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
2、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
3、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
4、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
5、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
6、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
7、姓。

基本字义

líng(ㄌ一ㄥˊ)

1、指“茯苓”。

2、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。

3、古同“零”,零落。

相关汉字

相关成语

不伏烧埋 不甘雌伏 发隐擿伏 伏龙凤雏 发奸擿伏 伏首贴耳 福倚祸伏 伏法受诛


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
CopyRight © 2001-2024 搜了吗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149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