槎蘖
基本解释
词条:『槎蘖』
拼音:chá niè
注音:ㄔㄚˊ ㄋ一ㄝˋ
解释:
1.亦作"槎枿"。
2.砍伐幼林。蘖,老株砍后再生的枝条。
古代诗词
唐代.皮日休.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·禾参:「伐彼槎蘖枝,放于冰雪浦。」
明代.虞淳熙.中秋西湖社集分韵得齐字一百韵:「贯斗抛槎蘖,凌云舍曲枅。」
宋代.释居简.菊涧兰石松菊手卷:「槁树怪槎蘖,俱趁毫端朝。」
明代.黎民表.二忠祠 其二:「溟浸歼鲸鲵,碉房扫槎蘖。」
宋代.王庭圭.次韵傅彦本三首 其二:「正逢久旱得霖雨,一洗槎蘖皆萌芽。」
基本字义
槎chá(ㄔㄚˊ)
1、木筏:浮槎。泛槎。星槎。乘槎。
2、同“茬”。
基本字义
蘖niè(ㄋ一ㄝˋ)
1、树木砍去后从残存茎根上长出的新芽,泛指植物近根处长出的分枝:蘖枝。分蘖。